描述
民國五十六年十月,政府開始動工興建的曾文水庫,原是大埔鄉的精華區,以生產良質稻米著稱, 水庫用地徵收後,在淹沒地區內尚有二千七百座墳墓,無人認養,遂由政府機關補助部份經費,並配合地方居民勸募捐款,在鄉公所左側興建曾文寺七寶塔,以收納這些無主骨骸,配合大埔鄉觀光事業的發展,重新整修,使該塔成為宗教觀光之地。
詳細說明
民國五十六年十月,政府開始動工興建的曾文水庫,原是大埔鄉的精華區,以生產良質稻米著稱,水庫用地徵收後,在淹沒地區內尚有二千七百座墳墓,無人認養,遂由政府機關補助部份經費,並配合地方居民勸募捐款,在鄉公所左側興建曾文寺七寶塔,以收納這些無主骨骸,配合大埔鄉觀光事業的發展,重新整修,使該塔成為宗教觀光之地。